“阳康”后眼干 ?少刷手机多眨眼******
感染新冠病毒后眼睛变干了、或者眼泪哗哗流 ,这些都可能与感染新冠病毒后眼部的炎症反应有关 ,“阳康”后如何护眼?新春期间如何做好眼睛保护 ?
昨日下午 ,广州市新闻办 、广州市卫健委召开新冠防治眼健康专家访谈会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多个专科领域 的专家回应了市民关注的系列问题 ,并为市民提供了相关健康指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王婧、伍仞
余敏斌:新冠病毒感染有可能加快或促发急性青光眼发作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学科带头人余敏斌教授介绍,这段时期,与新冠感染相关的眼科疾病的患者有明显增加 的趋势,具体数据仍在动态监测中。
新冠病毒攻击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比较常见 。人们对于新冠病毒与眼部疾病 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眼科领域发表了4600多篇眼科和新冠病毒研究有关 的文章。中山眼科中心也在进行新冠感染与眼疾 的相关研究。
余敏斌介绍,根据中山眼科中心近期持续追踪 的数据发现 ,在2022年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这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时期 ,50-60岁以上中老年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就诊比例比往年同期大幅度增加 ,且以女性患者居多,“往年同期,一个月接诊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超过30个,过去一个月内则收治了160多个该病患者。这些患者在感染阳性阶段发现的比‘阳康’阶段 的多。”
对此 ,余敏斌提醒,虽然相关研究机理仍在进行中,但新冠病毒感染有可能加快或者促发急性青光眼的发作 ,这方面应引起警惕。如果老年人 ,特别 是女性,新冠感染后出现急性视力下降 ,单眼或双眼疼痛,尤其 是夜晚出现症状,甚至有恶心呕吐等情况 ,应及时前往眼科就诊 。
此外,春节期间也 是眼科急诊接诊因烟花爆竹导致眼外伤的高峰时期 。对此 ,余敏斌教授提醒 ,一旦发生爆竹炸伤 ,不要自行处理,稍有不慎会导致二次伤害 ,“有 的家长对于进入眼内的烟花 、爆竹碎屑尝试自己挑出来,或者用酒精面纸去擦拭消毒,这些都 是不正确 的做法。”
专家提醒,应第一时间送往就近医院进行处理 。如有干净 的纱布或手帕,可以松松地覆盖眼睛,不要挤压,不要揉眼,对异物不要自行取出。
林浩添 :“阳康”后眼睛痛?按症状分类处理
不少市民朋友阳了以后出现眼痛 的现象,对此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白内障科主任医师林浩添表示,感染过程中或者“阳康”后都有可能出现眼部症状 ,其中眼痛相对比较常见。
“总 的来说 ,根据症状的持续性和严重程度分类处理 。”林浩添介绍 ,引起眼痛的原因一般以结膜炎、眼表干燥居多,这些症状常常由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眼部炎症反应所致。大部分刺痛 是一过性的,如果有持续刺痛 、胀痛 ,一定要及时就诊、紧急处理 ,警惕青光眼、角膜严重感染等可能。
除了眼痛,部分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还可能出现眼部红肿、流泪甚至视物模糊等症状。林浩添表示,相关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是比较常见 的,眼睛可出现红肿 、流泪等症状。上述症状大多在感染期间就可能发生,也有少部分患者是“阳康”后发现,存在个体和毒株 的差异性。
林浩添指出 ,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久 、比较严重 的,建议到院就诊或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咨询 。对于眼睛干燥或眼表炎症等轻症 ,可以通过人工泪液或常用消炎药物进行缓解 ,但不建议自行购买 ,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
梁凌毅:视力出现明显下降 条件允许应尽快去眼科就诊
“确实在临床上观察到新冠病毒感染以后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增加了 ,原因可能与病毒直接或间接相关。”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助理 、角膜病科主任医师梁凌毅介绍 。
患者往往在感染后出现眼睛红 、异物感、视力下降 ,一般分泌物不太多 。凡 是出现视力下降明显 ,在其他身体症状允许 的情况下,应去眼科就诊,医生会做视力、裂隙灯检查 、角膜染色检查,进而做出是否有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方面,可以用抗病毒的滴眼液和凝胶 ,如果 是继发疱疹病毒感染,还可以口服抗病毒药。如果是免疫性角膜炎,可以局部抗病毒治疗联合激素治疗。
还有一部分市民感染后出现流泪的现象。梁凌毅说 ,有两个可能 :一个 是新冠病毒相关 的泪腺炎 ,泪腺 是分泌泪液 的组织 ,急性炎症 的时候可以表现出流泪,同时往往伴有外上眼眶周围 ,也就 是泪腺区 的肿胀 、疼痛 ;另一个可能 是得了结膜炎、角膜炎,眼睛炎症不舒服导致 的反射性泪液分泌增加,这种情况往往伴有明显 的眼红 、异物感、怕光、分泌物增加 。
除了流泪 ,有一些市民表示感觉“阳康”以后眼睛出现了干涩的情况,“这个现象还 是比较常见的,可能是得了干眼或者原来就有 的干眼加重了 。”梁凌毅解释 ,感染新冠病毒后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或者加重干眼,比如感染期间在家里频繁刷手机 ,看手机 的时候聚精会神 ,眨眼减少 ,眼睛一直睁着,泪液蒸发过快;高热的时候泪液蒸发也会更快;身体不舒服等原因睡眠不好也会影响泪液分泌 ;另外 ,口罩上方没有封好 ,呼气从口罩上方直接吹向眼睛表面,也会加快泪液蒸发 。
对于治疗,一方面可以用人工泪液点眼,更重要的 是减少过度用眼 ,不要整天玩手机,尽量有良好的睡眠,多喝水 ,还可以试试冷敷眼睛、有意识地多眨眨眼 。
吴开力 :春运期间没必要戴面屏“全副武装”
春节假期临近,不少人有出行 的计划,有没有必要针对眼部进行特别防护?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检验科主任 、主任医师吴开力表示,确实看到有部分市民朋友戴面屏、戴眼罩“全副武装”。实际上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到眼部导致感染的可能性不大。综合来说 ,不建议旅行途中通过面屏 、护目镜等专门进行眼部防护 ,外出时做好基本防护要求 ,保持一米距离 、戴好口罩 、勤洗手就可以了。
李涛 :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降低眼部炎症反应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任医师李涛表示 ,新春期间应注意一些眼科急症 的发生,如视网膜动脉阻塞(眼中风)、视网膜静脉阻塞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炎等眼疾,会引起严重视力障碍。此外 ,我国近视人数不断增加,高度近视 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 ,而视网膜脱落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致盲率很高。
过去一个月,门诊中发现急性黄斑区视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者增多 ,与新冠感染后机体免疫状态异常有关。因此,如果市民发现近期有明显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遮挡感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
不过 ,李涛也指出,虽然视神经、视网膜炎症会导致视力不可逆损伤 ,但是它 的发病率很低 ,“阳康”的市民不用过于担心 。专家介绍,很多急性眼疾并非由病毒直接损害 ,而是与全身免疫力息息相关 ,提高个体免疫力是关键。春节期间要注意多增加营养,保证充足睡眠 ,个人抵抗力有保证,视网膜视神经炎症发生 的概率也会下降。
需要提醒的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位列成年工作人群中不可逆致盲眼病 的首位。其发生 、发展、恶化与血糖控制 、病程长短有关 。新春聚会多,容易大吃大喝导致血糖增高 ,长期宅家里泡剧运动量减少 、习惯性熬夜,都容易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加剧 ,因此要保证足够运动、充分休息 。
杨晓:感染阶段不要戴美瞳和OK镜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主任医师杨晓介绍,年轻人爱戴的美瞳、青少年戴 的近视防控用的OK镜,都属于接触镜 。如果本身还在阳的时候,因为眼表会传播病毒,无论是美瞳还是OK镜,都不可以佩戴 ;如果家里还有人“阳着” 、症状比较明显,也不太建议戴接触镜,因为接触镜也可能会接触到周围环境中 的病原体 。
而在“阳康”过程中 ,由于抵抗力还比较低 ,如果 是美瞳等非必需 的接触镜,不建议太着急 ,“阳康”后两周、眼睛没有其他问题的 ,可以戴。而如果是用于近视防控 的OK镜,在转阴后一周后 、眼部没有症状了 ,医生检查后可以考虑戴了。
要注意的是,佩戴接触镜要做好手部卫生 ,镜片、镜盒等护理用品 、操作台面都需要进行消毒,但需要注意 ,镜片本身不能直接使用酒精消毒,需要使用镜片专用的护理液 。恢复戴镜后 ,要密切观察有无眼红、刺痛 、流泪等症状 。
“阳康”以后,多久能用阿托品散瞳验光或者治疗近视 ?杨晓表示,对于阿托品和一些快速散瞳药物,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会导致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或加重感染后的病症 。因此在“阳康”后 ,可以进行散瞳验光 ;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治疗近视的 ,如果此前使用没有不良反应 的,“阳康”后经过医生评估 ,也可以开始使用。
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 ,专家提醒,多增加户外运动 ,“需要提醒 的是,天黑后散步作用不大,因为户外光线没有达到保护视力 的要求。所以最好 是可以参加学校的‘430’项目,放学后先在学校进行一些户外活动 ,或者是回家后趁没天黑和小伙伴结伴在户外玩耍,才有效果。”每天户外活动一小时 ,不一定需要连续一个小时,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时间。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文化是民族 的精神命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 、更广泛 、更深厚 的自信, 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 、最深沉 、最持久 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 的党 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 、民族复兴高度 ,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 ,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 ,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精神力量。
充分认识新时代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文化建设 是培根铸魂 、凝神聚力 的重要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有助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以文培元,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有助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党 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 ,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在看到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 、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还不够强,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够多;我国文化话语权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 ,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 、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 ,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力。
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
文艺是时代前进 的号角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两次出席中国文联 、中国作协代表大会开幕式,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 、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的艺术家回信 。党中央印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 ,推动我国文艺事业进入新 的发展阶段 。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 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伟大征程》《奋斗吧,中华儿女》《我们的四十年》等重大文艺演出成功举办 ,舞剧《永不消逝 的电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歌剧《沂蒙山》、话剧《谷文昌》等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 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我们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 的立场、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 的主体,推出更加丰富 、更有营养,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从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学会用“群众语言”“生活视角”进行创作 。把握时代主题 、时代价值 ,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开展文艺创作,推出更多讴歌党 、讴歌祖国 、讴歌人民 、讴歌英雄 的精品力作 ,更加嘹亮地唱响“新时代之歌”。坚持养德 、修艺相统一,加强艺德艺风建设和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引导文艺工作者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 。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 的重要途径 。党 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公共图书馆法颁布实施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等文件 ,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覆盖城乡 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智慧图书馆体系 、公共文化云建设加快推进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 。
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 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把提升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建设高水平图书馆 ,明确新时代文化馆新定位,建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空间 ,精准开展分众式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创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办好群众歌咏、广场舞 、“村晚”等活动,打造更多文化惠民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 ,丰富数字文化资源 ,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 ,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 。
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
文物、古籍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遗产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的高度,下大力气予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亲自推动,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 、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主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文物工作 、革命文物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向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的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的意见》等文件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化遗产资源家底逐步摸清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深入实施,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 ,“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蔚然成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我们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 、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做好考古挖掘 、整理、研究 、阐释等工作 ,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建设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的考古学。强化系统保护 、整体保护,实施好石窟寺保护利用等重大工程项目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做好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 ,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完善古籍工作体系 ,提升古籍工作质量。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主线 ,以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为抓手,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利用相结合 ,聚焦保护 、传承、发展 、传播 ,完善保护制度体系,加强传承实践能力建设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呈现新气象 。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 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规模日益壮大 ,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线上演播 、网络直播 、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快速崛起 ,文化市场更加繁荣、规范 、有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推动5G、大数据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超高清等技术在文化创作 、生产、传播 、消费等各环节应用 。改造提升演艺、娱乐 、工艺美术等传统业态,培育线上演播 、数字艺术 、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文化产业园区,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水平。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 的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推动形成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 的市场体系 。
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 是旅游 的灵魂,旅游 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 ,有着天然联系。推动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 ,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重塑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均对推进文旅融合作出具体部署,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 、交流融合取得可喜进展 ,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等蓬勃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 的规律特点 ,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坚持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 、更深层次 、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 、共创美好生活 。要坚持以文塑旅 ,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 ,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纳入旅游线路 、融入景区景点,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要坚持以旅彰文,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 ,发挥旅游覆盖面广 、游客参与度高等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开 。要找准契合处、联结点 ,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 的新产品、新服务 、新业态 ,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 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 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重要标志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文交流 、文明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 、亲自部署,出访和会见外国元首时将文化交流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举办中外文化和旅游年等重大举措 ,为斯里兰卡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揭牌,向第四届和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等活动致贺信 ,多次就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的意见》等文件,推动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工作格局逐步形成,配合元首外交、重大主场外交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各种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影响广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对外文化贸易体系日益完善 。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凝心聚力、增进认同作用彰显 。
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 、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的国际话语权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我们要坚定走相互尊重 、和衷共济 、和合共生 的人类文明发展正确道路 ,大力弘扬平等、互鉴 、对话、包容 的文明观 ,让中国故事更为生动 、中国形象更加鲜活 、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打造多维度、立体化交流渠道和平台 ,提升国际话语权。统筹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形成相互促进、双轮驱动工作格局。建好用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驻外旅游办事处 。办好中外文化和旅游年(节) 、“欢乐春节” 、“美丽中国”等品牌活动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耕厚植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持续打造“艺海流金”“情系”等活动品牌,增强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全面深化文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推进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高度关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的意见》《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具有“四梁八柱”性质 的文化发展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 ,聚焦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 的体制机制障碍 、难点堵点问题 ,全面推进改革 、持续深化改革。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任务 ,明确文化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战略重点 、任务举措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强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快构建以创作为核心任务 、以演出为中心环节 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激发院团活力。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 ,完善公司治理。以构建公共文化新型空间为重点 ,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协调发展 。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的文化经济政策,加强文化法治建设,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胡和平)